自由球員市場過寒冬 是球員貪婪還是球團小氣?

Eric Hosmer在Scott Boras堅持下終於凹到長約
眼看時間已經進入到二月底,大聯盟各大春訓營陸續開訓,可是,直到目前為止,仍舊還有不少自由球員在市場內尋找自己今年新東家,當初走入2017-2018自由市場的球員,顯然是在過去幾個月寒冬中度小月。好不容易,靠著近期兩大指標球星荷斯莫(Eric Hosmer)與馬丁尼茲(J.D Martinez)紛紛以長約找到最後落腳處後,才稍使近乎凍結的自由球員市場,開始出現回溫跡象,但不可否認,這次市場走向明顯是資方占有絕對優勢。

荷斯莫與馬丁尼茲雖近日都與新東家簽下億元級合約,可是一般分析這兩紙合約應該不是當初球員所期望的「夢幻合約」,反而是過渡型合約,因此相信兩人都可能不久的未來再次投入自由市場。恰巧兩人經紀人都是素有吸血鬼之稱的波拉斯(Scott Boras),所以連王牌經紀人都無法從資方手中得到太多優勢,更何況其他球員,隨著開幕日逼近,未來只會使得球員談薪條件越來越倒向資方。但總歸說來,究竟是球員太貪婪,還是球團大老闆們太過於小氣?然而,按照許多專家與媒體說法,這一切應該必須從豪華稅門檻開始說起。



毫無疑問,大聯盟目前正是處於一個前所未有黃金時代,光是2017年大聯盟總收入就超過了史無前例100億美金里程碑。根據富士比雜誌統計,過去兩年大聯盟總收入增加了近5億美金!平均下來每支大聯盟球隊收益大約3.5億美金之譜,而幾支豪門球隊收益幾乎是平均值翻倍。如此一來,在資方日進斗金良辰美景下,身為勞方的球員們也希望能夠從中享受美好果實,可是於2003年所制定的豪華稅,彷彿就成為資方於談判桌上趁機削價的最佳護身符。

達比修有與小熊的大約乃是這個冬季最肥
根據新版勞資協議,2018年豪華稅門檻為1億9700萬美金,也就是說只要一支球隊薪資總額超過該數目,那麼該支球團就必須支付豪華稅。但是,設置豪華稅的初衷是為了讓小市場球隊能夠維持一定競爭力,所以目的是良善的。只不過在2003年,豪華稅首次實施時,當時大聯盟球團平均收入為1億3000萬美金,而該年的豪華稅門檻為1億1700萬美金,所以能有經濟實力超越豪華稅門檻的球團,應該侷限於幾支豪門球團。

回首今日,如今大聯盟球團收入水漲船高,球員薪水也有一定增長,而豪華稅門檻雖有ㄧ定程度增加,可是顯然與球團收入成長速度不成正比。所以說,就算球團願意花大筆鈔票買球員,但光是想到支付沈重稅金可就令球團退避三尺。以上季道奇隊為例,2億4400萬美金薪資總額是要如何在短時間降至2億以下,甚至門檻之中,其困難度之高,可想而知。再加上,豪華稅又設有嚴格累犯制度,也就是說如果是再犯,其稅制是不同於首次超越門檻球隊。這則是更加使得豪門球隊不願意花大錢於買賣球員,進而促使自由球員出現乏人問津局面。

豪華稅造就本季自由市場寒冬的局面
以球員角度來說,現有豪華稅架構是一個妨礙他們追求更高身價的緊箍咒,可是對於資方來說,目前架構則是造就了它們逢低買進並且增加收入的好機會。其他的職業聯盟,如:NBA、NFL都有薪資上限與豪華稅規定,但是它們薪資上限都是隨著聯盟收益而浮動,而非如大聯盟般照本宣科制式調漲,因此球員有更多空間來與球團談薪。

依照一般經濟學概念,在球團收益不斷增加下,球團老闆們應不會對於球員薪資斤斤計較。當然,是指一般有良心的企業老闆。在此相信,許多球團老闆是願意花錢在購買即戰力,可是在豪華稅門檻過低束縛之下,2017季末自由球員們則是度過了一個漫長寒冬。來年2018季後自由球員市場,將會有更多聯盟內頂級球星加入,因此如果大聯盟球員工會於本季不再與資方對於豪華稅門檻作出一番調整,想必未來自由球員市場只會更加冷清。

原刊於:udn:自由球員市場過寒冬 是球員貪婪還是球團小氣?

Photo Courtesy: 美聯社, 路透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5分鐘秒懂 2022年世界盃熱鬧與門道

三獅軍團對決雄雞大軍!英、法百年恩仇世足8強大戰一次解決

2023經典賽大師兄最後一舞 能否像梅西般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