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提升 看球更滿足


〈職棒的餅變更大〉系列之二

早期的職棒,販賣的是「場內鬥魂式」的棒球,進場觀戰球迷卻需忍受既不體貼又不友善的球場一切。此狀況一開始或並不感覺有何不妥,只因為一切都在「草創階段」的理由下給忽略了,球迷多半燃燒自己對棒球的熱情來對職棒做出支持。但草創期也夠久了,該切實面對球場的不足,才叫進步吧!

特別是當球迷熱情無法再添薪火,場內的比賽因為太多理由不再精彩時,想要讓流失的觀眾要再返回球場,就必須提供更多的誘因。而球場硬體設備的優劣,將會是吸引非棒球愛好者想進球場的主要因素!

就拿天母球場來說,球迷買票進了球場後,映入眼簾的是台灣特有的且很少改進的、欠缺設計質感的球場設備。其實各地球場設計手法,幾乎還是保持著數十年前年前灰暗的水泥牆,讓人感覺不到娛樂場所該有的明亮與親切感。有別於天母球場,美國新式的球場,當觀眾進場後,不管在採光與背景設計方面,球迷們都能夠感受到球場所散發出來的活力,進而提升看球時的那份激情。

由於美國各球場都有專屬球隊負責經營,因此球場內不乏看到一級球星的大型海報或是你曾經錯過的傳奇人物介紹,透過視聽感官刺激,讓人頓時被導入棒球的氛圍中,浸潤久了也開始對該球隊產生了歸屬感,沒錯,台灣北部球場所欠缺的就是這樣的歸屬感。

當球迷入席之後,坐在一、三壘後方的觀眾,將面對一道直達頂棚的龐大鐵絲網。這高高的鐵絲網是為了抵擋出奇不意飛來的界外球,以防觀眾受傷,但也阻隔了球迷與球場和球員之間的互動;以球迷的看球視野來說,鐵絲網的細線在當下變得挺粗大,老是妨礙觀戰樂趣,這真是另類甜蜜的負擔啊!而美式球場則沒有鐵絲網或是防護網之類的束縛(除本壘後方看台),觀眾們在坐位上很能夠融入比賽、與參與球場內的氣氛,看球的感覺旋即提升至更高層次。雖說觀眾必須時時留意別被飛過來的界外球或球棒擊中,但這不也自動讓觀眾更加關心場內一舉一動了嗎?

再者,由於看台區與比賽場地間沒有鐵絲網阻隔,觀眾與球員間的距離縮小了,觀眾如果可以和球員產生良性互動,這絕對有利於球團對球迷的「博感情」,對擴大市場及影響力,以長遠來看是有利而無害的。

另一個問題就是:在天母,自由席觀眾礙於擴音設備簡陋(外野並無廣播喇叭),所以就算懷抱熱情想參與場內中央的活動,多半都因聽不清楚主持人想要傳達的訊息而澆熄了熱情。而位於外野的大螢幕,則多半處於故障狀態(正常顯示反而是不正常了)。再加上現今職棒沒有以往的專任廣播員,坐在外野的觀眾很難隨時了解上場的球員調度。

在美國,以水手隊主場Safeco Field來說,即便觀眾因坐在外野而背向球場內的大螢幕,觀眾們還是可以透過其他球場內不同的計分版得知當下比數、投手與打者現在的狀況、投手的投球數與上一顆球的球速和現在投打間的好壞球數。而且在球場的任何一個角落,觀眾都可聽到現場播音員的聲音,因此就算離開坐位買東西吃或是上廁所都可掌握場內當前實況。而且在球場各角落都有電視轉播場內比賽的情況,因此觀眾們無論聽覺或視覺上都可以得到最大滿足。

從硬體看棒球的本質,台灣球場與美國球場對比下,最大的差異就是「人性」思維。所謂的人性就是以球迷與消費者需求做為出發點,而做出的相關設計。而球場建築設計落成後要大幅變動很困難,但除了建築外的硬體設備,是很容易去改進的。球迷們買票看球,不只期待球賽有水準,更希望接觸的所有事物也具有一樣的水準,畢竟我們談的是職業棒球對吧?聯盟及各球團給個名副其實的職業看球待遇,並不為過啊!

原刊於:udn: 硬體提升 看球更滿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三獅軍團對決雄雞大軍!英、法百年恩仇世足8強大戰一次解決

5分鐘秒懂 2022年世界盃熱鬧與門道

2023經典賽大師兄最後一舞 能否像梅西般如願以償?